保监会近期制定巨灾保险实施方案
每种相互作用都是由某一种媒介粒子传递的,它们被称为玻色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我认为,目前如何定义基础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时我们很难判断一项基础研究是解决了真问题,还是只是一个学术热点问题。特别是围绕双碳目标,低碳、环保、可再生以及新能源替代材料等方面的需求非常大。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推动原创性或是无人区的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评价体系。要创造更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平台,完善人才评价、成果评价、科技奖励以及项目评审体系。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在目前的考核评价指标下,大家往往会选择一些短平快的、热点的研究问题,而对难啃的硬骨头绕着走。希望相关机构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建立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基础研究和长期项目。我们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
管理体制转变后,原来行业高校办学的服务面向发生了重大改变,并普遍新增了学科专业门类和数量,大多形成了多学科办学的格局。建议结合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组织专门力量,研究调研学科特色型大学建设评价问题。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有高校3074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42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3所、高职(专科)学校1547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院系调整。
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资源投入和评价体系过于强调综合冠军整体优势综合指标,而且有固化帽子身份的思维惯性和倾向,这些都影响了学科特色型大学的发展。而基础研究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但无论是从学科专业结构还是从人才培养结构看,过去行业高校的服务面向都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继续用行业特色型大学来笼统指称这一类高校已明显不合适。这些大学在特定学科领域具有明显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最后,高水平学科特色型大学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实力。正是这些学科特色型大学作为主体,培养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核心行业和产业骨干人才。
特别是针对学科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发展问题,相较于综合性大学,我国还缺乏足够重视。当前亟须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卡脖子技术难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靠传统单一学科难以解决,需要依托于基础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因此,笔者此处用的是学科特色型大学。统筹中央、地方、行业和产业力量,在办学自主权、人才、经费、基础设施、基础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为学科特色型大学发展持续提供更强有力、兼顾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支持。
学科特色型大学集中建设了面向地质、资源、能源、交通、电子信息、钢铁、造船等许多涉及国计民生产业所需的学科专业,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量相关专门人才也主要由这些大学培养。建成教育强国的重大时代命题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但学科特色型大学仍是高等教育服务行业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作者:王焰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26 8:42:1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王焰新院士:让学科特色型大学在各自领域独占鳌头 文 | 王焰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王焰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风起云涌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着教育和人才事业突飞猛进。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导致学科特色型大学对新发展学科资源投入不足。
学科特色型大学有别于人们比较熟悉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概念——后者是从大学与特定行业的关系角度定义大学,前者则强调回归大学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来定义大学。回顾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学科特色型大学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是国民经济阶段性发展需求、高等教育治理思想和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演变的结果。优势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缺少基础性和交叉性的研究方向,以优势学科为基础的学科交叉能力较弱。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宽广一些,算上地方的学科特色型大学,分析12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可以看到大量普通本科高校都有行业特色或学科特色背景,至今仍称得上是学科特色型大学的高校(尽管其中绝大多数高校已经从名称上看不出学科特色),占全国普通高校的大半壁江山。第二次办学体制重大调整是世纪之交的管理体制改革。而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
新时代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对学科特色型大学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外部看,脱离隶属的行业部门后,学科特色型大学如何服务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不仅需要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更需要建好数十所世界一流的国家级学科特色型大学,以及数百所高水平的地方学科特色型大学,从而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刚需,以及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刚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则明确了地球科学学科领域的传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战略等。这一点对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大学本质和办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自身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和发展国际一流水平强势学科群,学科特色型大学能响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叩开行业关键技术的攻关之门,积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实力。这次改革取消了行业部门的办学权,一批中央部属行业高校更换了东家,或划转教育部,或下放地方。1952年起,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政府主导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综合性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院系调整,在维持综合性大学文理基础学科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沿袭苏联的单科性高校办学模式,将应用性学科专业剥离出来,或独立建院,或重组建院,建立了一大批专门学院。在这方面,一所学校的校训可以体现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并在文化传承、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一些大学,优良的学科生态尚未完全形成,其基础学科普遍薄弱。同时,基础学科相对薄弱,难以对优势特色学科形成可持续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而且,学科特色型大学主要为理工科大学,埋头苦干、多干少说的习惯使得这些高校的声音还不够响亮。
在行业部门的主管下,很多高校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只兴办几个专业,甚至只办1~2个专业,面向特定行业需求培养人才,因此也被称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其成就彰显了中国教育的体系优势和创新力量,形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经验,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学科特色型大学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而学科特色型大学的发展脉络与学术积淀往往映射在校训中。受国家层面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地方政府行业办学和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地方行业高校或划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或与其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高校合并。
学科特色型大学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和学术前沿、行业产业紧密结合的特征,能有效汇聚国家所需关键领域的人才和科创资源,从而成为人才中心和科创高地。其次,学科特色型大学在特定领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我国学科特色型大学数量繁多、在校生规模巨大,与国家及地方性行业、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一些高水平学科特色型大学甚至在某些领域或方向上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服务特定社会需要方面具有良好传统,并对某些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刻理解。
从院校数量看,我国学科特色型高校体系初步得以建立,它们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干部分。据统计,1949年全国共有高校205所、在校生11.7万人,其中直接服务国家工业化生产的工科院校只有28所,占总数的13.7%。
最新留言